2024-12-31 16:21
亲爱的各位朋友和工勘全体同仁: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2025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工勘集团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向奋斗在大江南北的全体员工及家属,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工勘集团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美好的祝愿!
工勘集团的前身是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部队912团,是一支有历史、有贡献、有故事的队伍,也是服务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建设的第一批“拓荒牛”企业。30多年来,工勘人传承水文地质部队红色基因,坚守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将军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转化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当年的“拓荒牛”精神转化为创新精神,以岩土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的宏伟浪潮中,“把职业当事业看待、把专业当产业看待”,一直是我们工勘人并肩前行的共同信念。
回望2024年,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中国号”这艘巨轮没有迟疑、没有停顿,始终按照既定节奏穿越周期,特别是今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实施,中国经济展现出愈加旺盛的活力和势头,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中国号”巨轮已经并将继续为船上的人们创造更多机会和可能。
岩土工程作为传统行业,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为这艘巨轮叠加推动力?又如何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驶向数智未来的星辰大海?
面对时代的叩问,我们相信,唯有改变,才能守护心中不变。
过去一年,我们聚焦重点领域升级传统产业链,做强“岩土多元”新业态。依托人才与资质优势,全过程咨询服务能力取得新突破,多个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市政管网完善工程等全咨项目有序推进,助力市政升级与生态修复。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和多个地区的电网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为“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新能源开发贡献工勘力量。
过去一年,我们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安全应急”保驾护航。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大自动化监测预警平台和硬件产品的自主研发,承接了西藏、重庆、黑龙江、广东等地的多个“两重”项目建设,助力全国科技防灾工作高质量推进。我们参与了多个洪水灾后重建、城市地面坍塌的应急抢险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我们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特大型滑坡治理中,荣获首届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优秀项目一等奖。
过去一年,我们大力发展工勘特色的数字科技,“新质生产力”持续汇聚。通过成立深圳岩土创新研究院和深圳市岩土大数据中心,统筹推动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的融合创新。大力推进基于地质大数据的“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GeokeyGIS平台建设,自主研发一系列自动化监测设备,以数字科技守护城市安全。雷斌创新工作室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主导的《旋挖桩智能数字钻进与灌注成桩物联感知技术研究》等深圳市工程建设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稳步推进,一批立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法创新获评数量稳居省市第一。
过去一年,我们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担当,助力行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承办了中国工程院、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等高水平、高规格的行业盛会,为业界的交流合作和尖端前沿技术的超前探索提供平台助力。我们结合展厅被评为广东省第八个地球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的契机,让更多高校学子走进工勘,看到行业的技术和价值,助力人才培养。我们参与编撰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指南》正式发行,为提升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生产实践水平贡献了工勘智慧与力量。
《易经》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25年,工勘集团将迎来创立35周年。巨变的时代势必会给行业深度“洗牌”,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加快出台也必将为我们带来重大机遇。我们要以坚韧恒久的魄力“修炼内功”,立足企业基因特色与全局之需,着眼于地下地上产业链垂直打通之势,从产业生态体构建视角重塑工勘业务,向“高端岩土”领域深耕,不断加强从单一服务能力到多元服务能力的提升。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提质增效”,继续在人才、资质、技术、业绩、经验、理论、品牌七个方面苦练内功本领,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塑强全产业链优势。我们要以久久为功的韧性“善作善成”,以数智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守正创新,服务国家与“双区”战略,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朝着工勘集团“高质量双百目标”笃定前行!
新的一年,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大家幸福美满、和顺致祥!
工勘集团董事长 林强有
2024年12月31日